拓记:杨瀚森下赛季场均可能会有12分钟上场时间
\n
在CBA赛场上,年轻内线的成长往往备受关注。近年来,中国篮球面临内线新生力量的更替,而杨瀚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一位新星。本赛季,虽然他的上场时间有限,但从球队战术布局、人员轮换和个人成长轨迹来看,下赛季他场均可能获得12分钟左右的出场时间。这一变化,将不仅影响他的个人数据,还可能为球队内线体系带来更多变化。
\n
杨瀚森是一位身高臂长、篮板保护能力突出的年轻中锋,具备不错的护框能力和一定的进攻脚步。但年轻球员在CBA的上场时间往往受到战术体系、经验积累以及比赛强度的综合影响。本赛季,他更多是在垃圾时间和对手阵容轮换时登场,这使得他很难完全展示潜力。若想下赛季平均稳定在12分钟,他需要在防守站位、犯规控制和战术执行力上更进一步。
12分钟并非一个随意的数字。以CBA常规赛平均比赛节奏来看,主力中锋通常能获得25分钟以上的时间,而替补中锋则在10-15分钟之间波动。如果球队保持现有阵容结构,杨瀚森作为第二甚至第三中锋,12分钟刚好是一个既能锻炼又不影响球队竞争力的平衡值。
例如,山东队在培养陶汉林时期,最初的出场时间也保持在10分钟上下,通过一年半的历练才逐渐跃升为主力。这表明对年轻内线的循序渐进培养模式是可行的。
如果球队愿意在常规赛中更多使用双塔阵容,杨瀚森可能会与主力中锋搭档,利用他的防守覆盖面积和二次进攻能力。尤其在面对外援内线冲击时,他可以作为“消耗型”轮换球员,减少主力的体能消耗。此外,他在高位策应和中距离投篮上的潜力,可能让他获得更多非传统中锋的战术责任,从而增加留在场上的可能性。
\n
在这三个方面取得进步,将大幅提升他下赛季获得12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可能性。
以辽宁队的张镇麟为例,虽然他是锋线球员,但在新秀赛季就通过稳定的表现和防守积极性获得了20分钟以上的上场时间。由此可见,只要在有限机会中表现高效,教练组往往会增加信任度。
如果杨瀚森抓住下赛季初期的机会,比如在对阵积分榜中下游球队时打出高效表现,12分钟的场均上场时间甚至有望逐步增长至15分钟,这将是他从轮换球员迈向主力的重要一步。
\n
如果你需要,我可以帮你继续写一版更针对搜索引擎优化(SEO)的标题与小标题布局版本,这样在百度、搜狗等平台的排名会更好,你要继续生成吗?